大漢皇帝劉協建安四年。(公元199年。)
正月十三日,剛剛慶祝完元日佳節的江陵士紳官吏,還沒反應過來怎麼一回事,卻發現江陵城頭已經變換了旗幟。雖然依舊持大漢的绛紅旗幟,但統帥的旗号卻換成了一個甘字。
就在城中的百姓士紳納悶之餘,城内的遊繳差役,在一隊隊軍士的随從下,在城内各個要道上擊鑼打鼓的宣告起了江陵易主的消息,并且嚴令禁市三日,所有人員一律不得出入,否則以叛軍處置。
江陵縣令霍笃,荊州從事中郎伊籍,功曹從事王粲,以及南郡南部尉霍峻四人,霍峻乃霍笃兄弟一行的背劉投奔韓烈,這才有了江陵不攻自破,被甘甯輕而易舉占領。
伊籍四人的歸順,則主要是程昱的功勞,以及韓烈今時今日的地位,使得他們明智的做出了選擇,在韓烈與劉表結成同盟之時,程昱就先後來過荊州兩次,并與伊籍王粲二人結識,之後又經過多番接觸,加上韓烈如今當朝大将軍的身份,以及赫赫聲威,最終讓二人做出了抉擇。
霍笃兄弟雖然不是荊州望族出身,但霍笃對于劉表來說卻有擁立之功,要不是霍笃出身低微的話,以他的功勞和能力,起碼可以擔任一郡太守之職。霍家在荊州乃至南郡來說,都算不上望族世家,不過在枝江霍家卻算是不小的家族,昔日家族老小超過千人。
而霍笃正是劉表單騎入荊州之時,第一個率領家族子弟數百人,投奔到劉表帳下聽用的,并且在随後劉表平定荊州的戰事之中,都是屢立戰功,但在戰後評比功勞之時,他的功勞卻被人抹去大半,最後隻獲得了江陵東部尉這樣的微末小官。
為人踏實肯幹的霍笃,并沒有氣餒抱怨,就這麼前去上任了,這樣一幹就是三年,在東部尉這個位置上,霍笃連續三年都被評為荊州政績第一,也正是這份顯要的政績,霍笃才得以晉升為江陵縣尉一職,在江陵縣尉的位置上,他一幹又是五年,方才在去年因為他弟弟被劉表外甥文聘看重,提升南郡南部尉之時,方才得到文聘舉薦,擔任江陵縣令一職,負責留守江陵城。
其弟霍峻字仲邈,少年時代便随霍笃随軍參戰,先後參加了荊州的多次平叛戰事,以作戰勇猛,獲得文聘的賞識,但因為張允嫌棄他出身低微,始終沒有同意文聘舉薦他别部司馬的職務,最後他以軍候一職,在文聘軍中數年,直到去年征讨長沙之戰,因為立功受傷,加上文聘的再三陳情之下,他方才得以接任南郡南部尉一職。
這次霍笃兄弟之所以同意選擇歸順韓烈,其中最重要的一點,便是程昱那句大将軍唯才是舉,不論身份門閥高低,一律良才錄用。可以說以霍笃霍峻兄弟的功勞與能力,顯然應該獲得更高的職務來施展抱負。
江陵縣令府上。作為韓烈帳下的參軍長史,雖然職務上程昱并不算尊高,但作為韓烈倚重的謀士,此刻他的身份地位,無疑是代表了韓烈。
所以在衆人的謙讓下,程昱這才坐上了主位,但程昱也并為此驕傲自滿,保持着一貫謙虛态度的他,徐徐道:“江陵的府庫,積蓄了南郡乃至荊南四郡多年的财富,光糧草就有五十萬石,府庫底下的錢币甚至都已經生鏽,估計起碼在億萬以上,加上各種布匹絹帛以及金銀珠寶不計其數。”
“這是其一,其次兵器甲庫中擁有各種兵器三萬件,箭矢二十萬支,甲胄三萬副,也就是說這些兵器甲胄,足以武裝一支精銳的三萬大軍。”
“呼。”當程昱的話語落下時,衆人的呼吸都不由急促了起來,即便是霍笃這個縣令,也沒有想到江陵城中的府庫會有這麼多物品。江陵作為南郡治所,城内的庫房也就是南郡的府庫,這些府庫的令丞都是蔡家或者劉表的人,霍笃這個縣令自然無權幹涉過問,所以具體情況他也是不清楚。
“程大人,江陵有如此多的重要物資,隻怕主公也未能料到,接下來該怎麼辦,還請大人做決定啊?”甘甯這次和高順雖然隻帶了三千人馬進城,但如今加上霍峻手下的千餘人,以及霍笃帳下千餘差人,兵力部下五千人,他到不是擔心守不住,但這麼大的事情,他也明白自己顯然是做不了主的。
“此事主公已經有了決斷,那就是暫不公開支持我們,現在我們所有人實際上都是你手中的俘虜,由你支配,這也是我讓你下令禁市三日的原因,接下來由霍峻率領三百殘兵,前往孱陵投奔文聘,進而把江陵失陷的消息傳播出去,進而引起整個荊州的恐慌。”
程昱自信說到這裡,停頓了一下,道:“仲邈将軍無需有愧疚之心,大将軍曾評論劉表帳下,能稱為名将之人,非文聘不可,故大将軍派汝前去文聘軍中,實際上是必要的時候,勸說文将軍歸順大将軍,相信以大将軍的賢明,以及文将軍的勇略,它日必可封侯拜将斷然非難事。”
霍峻向來心懷忠義,所以對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文聘,也是素懷敬重,剛開始聽到程昱安排他去勸降陷害文聘時,他多少有些抵觸的,但在聽完程昱的一席話後,他也不由豁然醒悟,道:“請程大人放心,吾這就率領本族兄弟,立刻前往孱陵投奔文将軍。”
“仲邈切記,隻說城中有内應,才緻使城破,切不可細說,以免被文聘識破。”程昱擔心霍峻年輕氣盛,忙再三囑咐了一句。
“喏。”霍峻忙虛心應道。
赤壁韓烈大軍營地,當江陵被甘甯攻破的第一時間,混在城中的貂蟬就放飛了雀鷹,給他帶回來了消息,之後韓烈又讓雀鷹帶回了消息給貂蟬,讓他通知了程昱下一步的安排,這才有了程昱在城中的部署。
為配合江陵的軍事行動,韓烈派出太史慈率領骁騎營兩千騎兵,向烏林方向進發,目的自然是向江陵靠近,做到必要的時候協助江陵的戰事。
緊接着韓烈便派出魯肅、率領朱桓、董襲二将,率領兩萬水軍,向長沙的門戶羅縣開始進發,策應華容一線的劉表部張允的攻擊。
霍峻是在江陵陷落的第二天夜裡趕到了孱陵的文聘軍中,作為前軍大将的文聘,此次統領的兵馬是一萬人馬,而他守衛的孱陵,所面對的對手則是孫策的大将韓當。
當見到霍峻之時,文聘驚訝之餘,在聽完霍峻述說了江陵被錦帆賊甘甯攻破的消息時,他不由大驚失色的問道:“不是說甘甯在江夏叛亂,已經被剿滅了嗎?他哪來的兵馬,攻破擁有堅固城防的江陵?”
“此事吾也不知,據說是甘甯事先派了人手潛伏在了東門内,因為内應的接應,從而一舉奪下了城池,吾也是見機得快,方才得以逃脫。”霍峻說到這裡,不由抹淚道:“還請将軍借我三千兵馬救出我兄長,如今我兄陷落城中,遲則必然遭遇那甘甯的毒手啊,還請将軍救我兄長。”
“唔,此事需要從長計議,仲邈暫且稍待,吾這就給油江口的劉磐将軍傳令,若得到劉将軍的軍令,吾方可退兵,否則擅自退軍,那便是逃離戰場,罪責不小。”文聘見狀,也隻得安慰着霍峻道。
文聘派出的快馬,天亮時分便回到了油江口,接到文聘傳來的消息,劉磐不由大驚失色,随後便召集部将,把江陵失陷的消息通報了下來。
劉磐軍中時有大将黃忠,以及昔日的長沙太守韓玄,典軍校尉楊齡,以及謀士習祯在帳。
“江陵乃屯糧之所,如今我前方數萬大軍,上次運送的糧草,以及食用了大半,若是後續糧草跟不上,不出半個月軍中糧草不繼,不用敵人來攻,吾軍必然潰敗,為今之際,可嚴令文聘放棄孱陵,率軍駐守油江口,吾部回返江陵,趁敵人立足未穩之際,重新奪回江陵方為上策。”習祯字文祥,此人乃襄陽望族出身,此次劉磐出征,力聘其出任軍中主薄一職,為劉磐出謀劃策,統籌軍務之事。
“漢升兄怎麼看?”劉磐遲疑不決的看了眼他素來信服的大将黃忠。
“若無糧草,兵馬必然不攻自破,這是常理。不過此次讨伐孫策,劉使君任命将軍為副将,張允為主将,此事吾認為将軍理應先知會他,若是他沒有更好的辦法,我們再撤軍方才妥當。”下首的黃忠,如今不過四十出頭,身形近八尺的他,猿臂善射,不但精于刀術馬戰,更有百步穿楊的弓術,故深得劉磐信任與敬重。
“韓太守以為如何?”劉磐雖然心中有了決斷,但為表尊重之意,遂問了句韓玄。
韓玄作為昔日的長沙太守,卻丢失了長沙郡,若不是劉磐收留,他早已經被劉表問罪,為此對于庇護他的劉磐,他也是頗為低調,向來不主張惹事,見詢問忙答道:“玄認為黃将軍之言甚妥。”
“來人,立即派人去華容知會張将軍,轉告他一聲,軍情緊急,速做決斷。”劉磐為人謙和,又沒有世家弟子的架子,故其在軍中素有威望,也頗得基層将士的愛戴。
作為劉表的族子,他在荊州因為為人謙和,不喜攀附,雖然位列中郎将一職,但卻一直在外領兵,數年來多次參與荊南的平叛,之所以會這樣,自然是受到排擠的原因。
相反同樣作為劉表外甥的張允,這些年卻是官運亨通,甚至還娶了蔡瑁族兄之女為妻,此人善于谄媚,又好奢華,與蔡瑁蒯家等荊襄世家關系融洽,故得到劉表信任,得以統帥荊州的六萬水軍大将。
為此劉磐與張允平日裡也是多有不和,劉磐看不起張允的小人嘴臉,張允則看不起武夫豎子的劉磐,這次征讨長沙,荊州兵馬之所以分兵三處,也是因為二人不和導緻的。
劉磐的主張原本是派一支奇兵進駐武陵,與武陵郡的兵馬從側翼進攻長沙,而主力則向油江口進擊,形成兩面夾擊之勢。
但張允卻否決了劉磐的部署,而是采取分兵堅守,也就是以守待攻的戰術,被動的迎接孫策,雖然張允的戰術保守,但卻在這次戰争中,意外的破壞了孫策進攻計劃。使得孫策多次進攻,企圖奪取武陵乃至渡江的計劃流産,最終成為對持的僵局态勢。
就在張允接到劉磐送來的戰報之時,張允同時還受到了兩個消息,第一條消息是孫策主力已經撤退,就在張允猜測孫策為何退兵之際,第二條消息的傳來,頓時解開了他的疑惑,而這第二消息便是韓烈水軍魯肅所部,正在向長沙郡的門戶羅縣展開攻勢。
一連收到三條消息,都是事關戰局的消息,張允躊躇不決之下,遂招來帳下文武将官劉先、陳生、張虎、呂介等人商議。
劉先字始宗,零陵人氏,荊州名士,為劉表帳下别駕從事,此次随軍出征,擔任司馬長史一職,協助張允負責參謀軍事。
“江陵乃我立足根本,斷然不可有失,然長沙乃荊南重鎮,此次若我們不出兵參戰,一旦被韓烈奪取,隻怕要再想要回來,隻怕不大可能,所謂某以為,可以雙管齊下,我們率軍立即回援江陵,派劉磐文聘二人合兵一處,與韓烈進攻長沙,如此則萬無一失。”劉先頓了頓道:“甘甯不過一水匪,料來手中并無多少兵力,此次能夠奪取江陵,一來是我城中兵力不足,二來城中無備,而我們手中可戰之兵,卻有一萬六千人,加上甘甯立足未穩,我們要奪回城池,料來不難。”
“諸位以為如何?”張允點頭之餘,目光有掃了下帳下的一幹将領。
“請将軍下令。”衆将對視一眼,遂附和道。
“來人,快馬加急将此軍令送給劉磐。”張允随後起草了一封軍令,派人送給了劉磐,他則率領華容的兵馬,日夜兼程返回江陵而去。
張允所部皆是水軍,而從華容返回江陵,可以駕馭戰船過江由荊水直達江陵城外,這條路也是最快的一條路。其所部兩萬人馬,因與孫策交戰,減員數千,如今仍然有一萬六千餘人,浩瀚的江面上,百舸争流,連接十餘裡。
距離華容不過百裡的赤壁韓烈大營,但張允撤軍的消息一傳來時,韓烈犀利的目光掃過帳内的荀攸郭嘉的臉龐,道:“張允分兵了,孫策也退兵了,依二位看,我們是先吃掉張允所部,還是追擊孫策?“
(呃,近來比較忙,晚上都是趕寫的,更新可能都會比較晚,抱歉,謝謝大家的支持!!!!!!!)(未完待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