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大明影侯

第0892章 誘惑之地你去嗎(新年不斷更)

大明影侯 醉顔7點5 5308 2024-01-31 01:12

  有太多的事情說不清楚,既然說不清楚,那就算了,不說了。

  所以還是留待後人評說吧,相信後人一定會給個明确的答複,一個很好的評論。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方中愈,雖然他很想方中愈吹捧他一番,畢竟當着他的面說,也不會怎麼樣。

  可惜,他看了方中愈好久,方中愈似乎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樣,根本就不按照他的想法來。

  算了算了,這戲唱不下去了。

  “罷了罷了,朕有些着相了,以後當朕沒說過。

  這封奏折,你怎麼看?”

  既然沒達到目的,那就不糾結了。

  直接這樣過去了就行了。

  皇帝确實有不同于其他人一般的看法,在這個時候,他想到的還是處理好手中的事情,畢竟能夠很快的從這種情緒走出來就不是一般人。

  換了其他人,早就對這件事情耿耿于懷了。

  說不定還得讓方中愈說出那番恭維的話才行。

  “陛下,這恐怕又是那些勳貴老将們的主意吧。”

  方中愈也算是知道了,經曆過一些事情的将軍們,也不是那麼傻的。

  對于方中愈能看出來,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一點都不吃驚。

  他要是不知道,那才是個怪事呢。

  “長興老侯爺,雖然名頭大,也确實是帝國棟梁,但畢竟年紀大了,漸漸不管事了,有些人動了心思,也是正常,隻是吃相有些難看了。”

  九江就是岐陽王李文忠的長子。

  長子李景隆,襲爵曹國公,這可是一頂一的公爵。

  當初也特别受太祖高皇帝的喜愛,所以常常讓他在外帶兵訓練,甚至是進行軍事戰備,也就是說手上是有統兵權的。

  當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夠迅速的将周王拿下帶入京師,也是李景隆正好在河南一帶練兵。

  當周王有所異動的時候,大軍就一路疾馳,迅速的包圍了周王府。

  最後也不費吹灰之力,就将周王帶入了京師。

  再到後來,燕王朱棣起兵的時候,他還沒參與進來,可是戰事失利,黃子澄又一通瞎指揮,戰局越來越亂。

  最後,他和兵部尚書齊泰,又舉薦他,所以李景隆又在前線取代了長興侯爺。

  淵源甚深,事出有因,但多少是有些争權奪利的情況存在。

  所以兩家多少還是有些不太對付呢。

  “他們想要出鎮大明北洲?”

  方中愈心裡覺得這些人有些膽子大,反正他可沒有這樣的想法。

  大明北洲和大明南洲是不一樣的。

  隻要是真正去過那裡一趟的人,絕對會知道的。

  誰知道,這些人去都沒去過,一個個的如意算盤打的可響了。

  大明南洲雖然距離大明國土較遠,但是沿線是有其他的國家存在的,那些國家雖然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,可是裡面是有不少華裔的。

  而且裡面有不少人還是挺看重和大明的關系的。

  大明的水師和商船是可以和他們貿易的,也就是說這些人是能夠得到補給的。

  更重要的是,漢家皿脈在那裡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,說不定到時候,暗地裡經營一番,朝廷不知道能弄到多少好東西呢。

  再說了,颠覆了那個小國家,也不是不能做到。

  朝廷要是有什麼想法也能夠很快的傳到達。

  可是大明北洲卻不一樣。

  方中愈雖然沒去過,但是大明北洲如今肯定還是荒蕪一片,就算上面有本土居民或者是殷商故民,也不會跟其他地方一樣産生太大的沖突。

  按照道理來說,朝廷是要把這裡完完全全納為己有的,也就是說大明朝廷的力量在那裡一定要占據主要的一線。

  這是不可能放過的,那個時候燕王朱棣和齊王的事情需要解決。

  所以最後出現了這個情況。

  “是,原本按照你之前的構想,這些人去那裡得到土地也并不是不正常,朕更希望有人來承擔起保衛大明的責任。

  隻是這麼多人一起,由九江來打這個頭就有些不太正常。”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不太相信,畢竟這些人都是當初太祖高皇帝遠拿出來留下給他的。

  當初藍玉案之後,牽連甚廣。

  武将團體基本上就出現了斷層,老一輩的将領要麼被太祖高皇帝處決了,要麼在軍中的影響力完完全全降低。

  基本上沒有多少,可以在軍中有大的影響力。

  新一輩的年輕人還需要鍛煉一段時間才能成長起來,這也是現如今撐着大明軍隊的人。

  比如長興侯府耿家的人,魏國公徐家的人。

  當然還有一些小的開國爵位。

  但那些人影響力有限,也影響不了太多的人。

  這是事實,朝廷也需要安慰人心,自然不能從上撸到底,不然下面出事了,自然影響更大。

  “陛下,是害怕他們有異心嗎?”

  方中愈一臉正色的問道。

  方中愈這樣問也是想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麼,畢竟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。

  換其他人肯定也會這樣回答,那就是皇帝當然會擔心這些人。

  雖然說勳貴和國家是一體的,皇室也是看重他們的,可有些事情人心是說不清楚的。

  皇帝要是不擔心這個,那就不是皇帝了,隻是程度的深與淺罷了。

  “異心到不至于,朕到沒有太大的擔心。

  隻是去的人物越多,大明北洲的政策體系就越來建立。

  那裡地處偏遠,照你的意思,去一趟恐怕都不容易。

  其實那裡完全可以作為新政的探索地方,畢竟在大明本土想要改變的東西有很多的掣肘,而且牽一發而動全身,朕不希望有太大的動靜。

  朕不是漢武,一次戰争就傷筋動骨,耗費無數。

  朕覺得,這幾年最起碼要休養生息一番,百姓們也得做些準備。

  畢竟很多地方都是透支着潛力,花錢多了,朕也心疼,更何況朝廷還要供養這麼多的大軍,那可是國之利刃。”

  方中愈明白了,皇帝希望那些人去做事,而不是去享福。

  所以如果有這麼多的勳貴體系裡面的人參與了這件事,也就意味着他們可能想過去作威作福。

  那片空白的地方,想要做事兒太容易了,可是如果這些人都去了的話,那就是麻煩。

  大麻煩,這樣的人真要是去了,帝國的事也就不用幹了。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見方中愈來也是因為有事情。

  剛剛他也清楚地闡釋了自己的想法,方中愈知道這是皇帝在向他解釋,同時也是在向他詢問主意,畢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遠。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,所以現在這樣做倒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。

 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選取的那些第二代們,如今都已經坐上了五軍都督府的都督職位。

  隻是如今那些職位反而沒有之前那麼高了,畢竟新的軍隊體制建立之後,評論軍銜已經成為了一個最大的标準。

  現在評定軍銜的事情,魏國公徐輝祖,驸馬爺梅殷,大将軍盛庸,他們有着很大的權力。

  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們身上,隻是沒人理會他們罷了。

  “九江,覺得自己這些年該受的罪也都受了,在京師裡賦閑這麼久,其他人現在都超越他那麼多,當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現在都有了不一樣的模樣。

  他自然是希望能夠出來再幹一番事業。”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裡走來走去,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後,一邊聽着見皇帝朱允炆訴說,一邊自己抓緊時間分析。

  “朕知道,他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,可有些時候,還是覺得當初他那一場大敗,做了不少錯事,他改了沒有,朕都不知道。

  朕也不指望他能夠立下更大的功業,隻要安安穩穩在京師裡待一輩子就行了。”

  “陛下,現在是在糾結該怎樣處置這一部分人,對嗎?”

  “按理說他們都是功勳之後,朕不該做得太過分,可有些時候已經說出來了,非賢不封,連郡王們如今都不能獲取更高的爵位了,更何況是他們。

  可是他們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,為子孫後代掙下一份家業,朕也不能阻止他們的愛國之情和對子孫的優待之情。

  所以讓朕很是為難。”

  方中愈知道了,這事能讓他拿主意的,皇帝不能決定,心思亂了,自然希望他能幫助他決定。

  “陛下其實說起來,也還非常簡單,對于這一批人來說,陛下想要讓他們保住爵位也很好做。

  要麼立下更大的功勞,要麼在本土将爵位降等,在海外襲爵,他們自然會有所考量的。”

  方中愈當然不會讓他們把便宜都占了。

  别人也得活啊,是吧。

 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,那哪能行。

  就好像方中愈現在就是這樣,每一個行業都有他的參與,但是他就是不壟斷,大家都有飯吃,那才行。

  “他們會願意?”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納悶,方中愈似乎說的很簡單,但他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可能,畢竟從侯爵降為伯爵,多少對人是有影響的,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檔次。

  “陛下,您也說了,這是個誘惑,有誘惑自然能夠讓他們有更多的想法。

  這一次隻要陛下您能抛出這個意思,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把這些事情搞清楚的。

  誰來承接本土的爵位,誰離開國境前往海外,自然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做好的。”

  方中愈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了解這一撥人了,現在能夠給他們機會一家弄兩個爵位。

  雖然本次降低了,可是權力卻擴大了呀,在本土有力量,在海外也有力量,甚至是海外的土地,還歸他們自己所有,那也就意味着他們可以有更大的權利去發展。

  “陛下,優勝劣汰,這是現在朝廷施行的法則,大家都要遵守,如今想要去海外的人不少。

  陛下要是真的能把這些人送過去,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的保證自己的穩定的。

  隻要他們能夠在那裡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系,讓朝廷能夠更穩固的掌控那一片土地,這一切都不再那麼重要。”

  這個倒是事實,畢竟不管朝廷如何做,總要他們做了這一番事情之後會引起其他人的注意。

  如今廣泛的宣傳之後,大家自然會去想辦法,畢竟以前可能兩個嫡子一份家業,另外一份不知道怎樣做,但是如今倒是可以想方設法留一個人在本土,送另外一個人去海外。

  庶子分家已經實行了這麼久,宗族的力量已經減弱了不少。

  雖然還或多或少有些聯系,但大家族裡紛争多,是非多,隻要不能團結起來對抗朝廷就可以了。

  當然在一些地方上這些政策還是有些想當然了,畢竟有些人家族沒那麼大,還得依靠家族力量來獲取本錢,所以自然不會執行的非常透徹,但越是強大的家族就越需要經曆這樣的事情。

  朝廷既然把它定為法規,陛下親自下旨意做這樣的事情,他們自然會不遺餘力的去執行,就算是慢慢的分化自己的家族也不得不去做。

  “這麼說倒也有幾分道理,隻是這樣做的話,朕恐怕要背上不少罵名。”

  “陛下,不用擔心,先放出風聲,他們自然會去讨論的,這些人都有能力。

  如果後期真的出了一些意外情況,隻要向他們宣告是臣提出了這個建議,他們自然就不會怪罪到陛下頭上。”

  方中愈這一點分量還是有的,況且對于那些人的想法他多少也是了解的。

  隻要跟他沒有關系或者說事情并沒有嚴重到那一步,那麼這一切都還是一個正常的範圍,大家都不會怎麼樣。

  “也好。不過,你看,如果讓李家老三去了海外,九江是不是就不會那麼折騰了,朕倒是希望他們能省點心。”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想到了什麼,突然提到李家老三,也就是李芳英。

  李家三個兒子,老大和李家二公子的前途都是不錯的,隻是如今受老大的牽連,一家人倒也沒有之前那麼風光。

  畢竟被皇帝不喜歡多少還是有一些影響的,誰也不會去巴結一個可能随時受到皇帝斥責的人。

  李芳英,中都留守司留守。

  在這個位置上他已經幹了很多年了,從朝廷的品質來講,這也是正二品的大官。

  中都鳳陽,太祖,高皇帝的故鄉,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埋葬在那一片土地之下,也就是大明的祖陵所在地。

  既然在那裡留守,也就是被派去鎮守皇家祖陵的。

  按道理來講,這也是皇室的親近之人,畢竟那可是祖宗的墳地,要是不是親近之人,還真沒有誰有本事有資格去那裡鎮守。

  隻是大家心裡都清楚,畢竟那裡就離開京師太遠了,在更多有心人眼裡那就是變相的發配,也就是說離開權力中心太久之後不在皇上面前露面,基本上連皇帝都記不住了。

  建文皇帝朱允炆要不是九江這一段時間頻繁地上折子請罪,又請願,他也不會想起來,他家的老三已經在中都呆了很久很久。

  皇帝很忙的,什麼事情都得操心,雖然如今通政司減少了不少的麻煩事。

  可是對于每天還有各種瑣事纏身的建文皇帝來說,記不清楚一些大臣的名稱很正常。

  這倒是沒什麼太大的情況,皇帝有這樣的想法,正常不過了。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